京都花見之旅進入倒數,數天以來走訪過京都市十數處景點,
看過不少櫻花美景,而且一天比一天燦爛,滿開的名所愈來愈多。
● 是日精選:背割堤
昨天到過哲學之道沿著琵琶湖疏水散步、到過祇園白川看那河畔的夜櫻盛況,
其實京都除了神社、寺廟和古城外,其河川風光都十分美好。
這幾天都有走過高瀨川、貴船川、琵琶湖疏水和白川,
今日頭半天行程也來個京都河川主題旅行吧!
先到鴨川走走,再到木津川、宇治川和桂川的三川合流處背割堤花見。
鴨川散步 [ Map ]
住在いろは旅館,每天出門都會經過鴨川,卻還未走落河畔觀賞,
今朝就來漫步一下這條貫通京都市區的河川。
● 三条大橋俯視鴨川
鴨川(かもがわ,Kamo-gawa)屬於淀川水系的一員,全長三十多公里,
起源於京都市北區桟敷岳東面的「祖父谷川」和魚谷山南面的「中津川」,
兩川於「出合橋」匯流成為鴨川,亦就是鴨川的起點。
● 走落河畔
至於之前到訪過的貴船神社就對鴨川的起源就有不同講法。
其社傳記載神武天皇(日本神話中的初代天皇)的皇母曾乘著黃船尋找河川源流,
由淀川開始溯流而上,經鴨川、鞍馬川,結果到達貴船,故將貴船視作鴨川源流,
並在那裡設「黄船の宮」供奉水神,亦是貴船神社前身。
總之祖父谷川、中津川、鞍馬川、貴船川等都是組成鴨川的一眾河流啦。
● 遠望西岸先斗町一帶
至於為何叫做「鴨川」呢?
雖然在鴨川可以見到不少鴨子,但其名字的由來跟鴨並沒有關係。
據說古時鴨川上游流域為「賀茂氏」的居所,賀茂氏是當地很有影響力之豪族,
因此這條河川又稱為「賀茂川」。
「賀茂」的日文讀音跟「鴨」是一樣的,都作「かも,Kamo」,因此又寫作鴨川。
而現在「賀茂川」通常是指上游與高野川合流前的一段;
與高野川合流後的一段為「鴨川」,其漢字寫法不同,但讀音相同。(很混亂吧)
● 寛闊的河道
鴨川自古跟京都人民的生活都有著密切的關係,用作交通、食水、灌溉等,
更孕育出京都的各種傳統產業,當地人都視其為「神聖之川」。
● 望向御池通這邊有棵櫻花樹
當地人對鴨川除了心存「敬」,還有「畏」。
之前到過和歌山的大齋原,看過被洪水沖毁的本宮大社舊社地,
見識過熊野川氾濫成災沖走整座神社的威力。
京都的鴨川亦不遑多讓,自古以來已經常引發洪災,
平安時期的白河天皇就把「賀茂之水(鴨之水)」列為其「三大不如意事」之一!
● 三条大橋是曾被水災沖毁再重建的鴨川橋樑之一
1935年鴨川就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水災,除了造成人命傷亡外,
河川周邊的住宅甚至沿川的十多座橋樑都被洪水沖毁......
此後京都便對鴨川進行一次徹底的整治,挖深河床、擴寬河道、建造河堰等。
現今整治已得到成效,河道比以往更為整潔,亦未再見有大型水患,
鴨川更成為人們消閒遊樂的好去處,深受遊客愛戴。
● 三条大橋下的河堰
每逢夏季五月至九月,鴨川西岸的食肆更會設置納涼床,跟貴船的川床相似,
讓食客於炎炎夏日在河畔邊食邊欣賞鴨川美景,是次春遊鴨川就無緣見識啦。
● 不少遊人騎單車遊鴨川
● 別以為伯伯在攻擊鴨子,其實他在把麵包射向遠處的鴨子
在鴨川河畔散步總會見到不少遊客沿著河畔騎單車,
是遊覽鴨川一個不錯的途徑呢。
● 綠頭鴨(或野水鴨),頭部綠色的是雄鳥,其他是雌鳥
● 也看到白鷺
雖然據說河道整治後鴨川的生物多樣性沒有往時豐富,
但走在河畔亦不難見到鴨子、鴿子和白鷺在覓食。
看著河水流動、鴨子在水上暢泳、人們在河畔散步,
十分舒服,呆在川旁也可待上一個早上呢!
● 走上川端通也有櫻花
若要在鴨川賞櫻的話,上游賀茂川與高野川合流處的櫻花風景最為精采,
是次行程就沒有到訪,只是順道在御池通與四条通之間的鴨川東岸散步。
不過下一站背割堤亦是河畔賞櫻的絕佳景點,在鴨川行了一個多小時就起行了。
前往背割堤花見 [ Map ]
逛完鴨川,就離開一下京都市,前往八幡市和宇治市,
首先來到位於八幡市的「淀川河川公園背割堤地區」。
● 八幡櫻花祭的入口
八幡市位於京都府南面,其東面與大阪府接壤。
從京都市內乘搭京阪本線到「八幡市」站,
再從車站步行約10至20分鐘就會去到背割堤。

根據日期和時間搜尋交通班次和車費(Jorudan 乘換案內)
每年櫻花季前往背割堤的遊人特別多,不少都是本地人,
他們都愛準備食物、飲料和野餐墊去那裡邊野餐邊賞櫻。
沒有準備食物的話亦可到京阪站旁的便利店入貨啊。
● 車站一出來是男山纜車站,山上有石清水八幡宮
● 男山這邊亦有櫻花祭呢,不過今次的目標是背割堤
前往背割堤的路不難找,順著人潮走就是了!
2014年櫻花祭就有約27萬人去了賞櫻,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。
● 前往背割堤途中橫過京阪本線的平交道
從京阪站步行至背割堤原本只需10分鐘;跟著人潮慢慢行,大概需要20分鐘。
或許是當地人較多的關係,雖然人多但有秩序,行得十分輕鬆,
跟清水寺等熱門景點遇上的遊客人潮不能同日而語!
● 跟著人群走
● 走上御幸橋,已見木津川對岸的背割堤櫻花大道
一路走一路走,走到御幸橋,準備橫過木津川,
一大片種滿櫻花的長堤已經呈現眼前,讓人更期待走進背割堤的畫面!
背割堤的背景
為何這裡會建了一個背割堤?
背割堤地區是三大河川包括桂川、宇治川和木津川的匯流點,
三川合流後成為淀川,再一直向南注入大阪灣。
而背割堤就是三川合流前分隔宇治川和木津川的堤壩。
● 上一代御幸橋解體後餘下的橋躉
桂川上游的的鴨川都頻生洪災,更何況是多川匯流而成的淀川?
19世紀後期淀川就發生了多次嚴重洪災,
其中1885年的「明治大洪水」更使淀川下游的大阪全域受到洪水侵襲。
為免災難重臨,官方實行了為期14年的「淀川改良工事」,
把宇治川的流徑大改,亦把匯流點轉移形成今天三川合流之勢。
● 到達背割堤了
1917年的颱風引致「大正大洪水」,淀川流域不少堤壩被毁,
再次導致傷亡慘重的災難,官方再次對淀川進行一連串改良工程,
並於木津川與宇治川合流點前建背割堤,以防木津川的高流量影響宇治川的水流。
● 這裡種的大都是染井吉野櫻
至於為何會於堤壩上種櫻花樹呢?
原來背割堤上以前是種植松樹的,後來因為松樹引致蟲患,
1970年堤上開始種植染井吉野櫻取代之,1988年4月開始開放予公眾參觀,
更被定作淀川河川公園指定景觀保全地區。
八幡桜まつり(八幡櫻花祭)
每年大約四月上旬櫻花盛放的時候,
背割堤這裡就會舉辦為期十多天的「八幡櫻花祭」。
● 櫻花隧道入口
1.4公里的堤壩上種滿了約250棵染井吉野櫻,長長的不見盡頭。
走在連綿不盡的櫻花隧道中感覺十分夢幻,美麗得很不真實!
● 陽光透進櫻花隧道的路上,就如走進世外桃源
● 走到河畔欣賞堤上的櫻花大道亦令人心曠神怡
● 木津川畔這邊看到向內彎連綿的櫻花大道最為壯觀
藍天白雲、青青草地、滿開櫻花,明媚的風光使人著迷,
遊人在這裡散步、溜狗、野餐、紮營、遊玩,好不快活!
● 大家在努力的紮營
● 散步、溜狗
● 小朋友在跑跑跳跳
● 大伙兒在這裡野餐,不亦樂乎
公園停車場的一邊設有一些小食攤位,不過就沒有圓山公園的多。
● 停車場的攤位,後面是宇治川
這絕美的櫻花風景更使背割堤榮登日本旅遊情報雜誌網站Walkerplus的
「2015全國人氣花見景點」TOP 10,更是京都府內最具人氣的花見景點呢!
當然亦是我是次旅程最喜歡的花見名所啦,難得這裡不是熱門的遊客景點。
● 又走來櫻花隧道「遮陰」
● 行極都有
● 從櫻花隧道走落草坡
可惜準備好的格仔野餐布忘了帶來,唯有坐在草坡上享用剛買來的小食。
下次再來花見要把半天的行程都安排在背割堤好好享受,在這裡慢慢野餐、
趟在草地上小睡片刻也不錯啊。
● 宇治川畔這邊的路較窄
● 雖看不到木津川內彎的櫻花大道,但風景還是不錯
接下來還要到宇治去,要起程了,多麼的不願意離開呢......
背割堤,我們會再來的!
(待續)

[ 日本關西.櫻之初見 (目錄) ]
* 以上行程路線圖中之列車圖示由Curoka (Train Front View)提供。
Nice sharing !!!
回覆刪除Glad that you like it :)
刪除鴨川旁有條單車徑,超正
回覆刪除櫻花隧道好壯觀,唔怪得人潮咁勁
係呀,係鴨川踩單車勁寫意咁,下次去一定要踩單車玩返日!
刪除背割堤真係好多人去,不過多人得來又唔焗促,幾正架 :)